Call for PapersThe 29th ACPSS 202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igh Point University
Submission Deadline - June 30th, 2024 |
ACPSS Newsletter |
Project
- Details
- Hits: 9317
(来源:光明网2007-07-07)
7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行“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新闻发布会,编著丛书的15位海外中国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等出席了会议。
本套丛书的编著者均为海外知名学者,绝大部分原来在中国学习或者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他们既谙熟该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如何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叙述方式来介绍和评析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现状。
丛书计划出版19本,首批出版的7本分别为图书馆信息学、应用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丛书比较系统地介绍、评析了西方 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热点问题,对于全面了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丛书点评
- 纪宝成:人文社会科学的“他山之石”
- 麻晓东:中国智慧 世界人文
- 王麦玲:为了中国 让我们告诉你西方
丛书简介:
2007年暑期出版的7卷(《传播学》、《文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图书馆信息学》),国内各大书店均有出售:007年夏已出版下列分卷:
- 1. 《传播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2. 《社会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政治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教育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图书馆信息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应用语言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文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2007年下半年出版的6个学科分卷有:
- 《国际关系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哲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人类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沟通交际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犯罪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 《经济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
2008年计划出版分卷包括:《心理学》、《比较文学》、《工商管理学》、《金融学》、《中国学》、《女性研究》、《公共卫生学》、《国际发展学》、《公共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行政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历史学》等。
另外,《宗教学》、《法学》、《美国研究》、《艺术学》、《人口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等分卷正在筹划之中。
这 套《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系列丛书各分卷的主编和作者,绝大部分原来在中国学习或者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然后去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攻读人 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后又一直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从事所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他们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多年,又长期在海外任教,在各自领 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学术成就,既谙熟该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如何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叙述文本来介绍和评析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知识。 考虑到各卷需要代表的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也邀请了部分非华裔的西方学者撰写有关章节。
丛书反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发展的全貌,各分卷以具体学科 为主线,追踪和总结该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对前沿热点作出比较深入的评析。分卷的各个章节概括该学科一个具体研究方向或分支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 主要理论、代表性学者及著作等,尤其侧重介绍近年来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争论焦点,以突出最前沿的内容。各章作者既对不同理论架构和研究取向等方面做必要的概 述,同时又适当地加入作者本人的见解,以帮助读者多方位认识西方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范围和分析层面。这套丛书将有助于国内人文社科学者全面系统了解西方人 文社科的前沿发展,增进中西人文社科之间的对话交流。
- Details
- Hits: 7978
纪宝成 人民大学校长
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长鲁曙明教授总主编的“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朋友见面,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部分组成的。人类的福祉需要仰仗的不仅包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本身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人文社会科学,有的甚至将“科教兴国”褊狭地扭曲为“技术兴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窘境,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付出沉重代价:人文缺失、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技术至上、价值扭曲、诚信沦丧、急功近利、浮躁浅薄、对大自然的无情索取、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蔑视……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们呼吁重新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呼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党和政府以及许多有识之士高瞻远瞩,大力扭转“重理轻文”的不良倾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被喻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作用的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它能启蒙思想、传承文明、教化育人、改善制度、规范行为、丰富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作用会越来越大。那种认为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甚至只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技术的眼界过于狭隘,完全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更和21世纪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格格不入。这一认识上的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将开创我国新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我们国家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要在这样一个迅速变革和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提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需要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毋庸置疑,由于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或区别,彰显着自身的特色。众所周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有海纳百川的气派,吐故纳新,兼容并包,广泛学习和科学借鉴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自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开始反思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设,追求专业研究的科学严谨性。各学科的专业协会每年举办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专业年会,汇集交流研究成果,专业刊物制定严格的学术标准,为自由学术讨论提供机会和空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个学科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和新的发展成就。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明显特点是:研究问题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教育广泛普及。应该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国际眼光,扩大眼界,积极吸纳和学习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取得的能够为我所用的成就和精华,以利于我们从更广的视野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的教授们撰写的这套“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从专家的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评析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热点问题,这对于全面了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来龙去脉,繁荣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从这套丛书中,我们还看到,尽管各学科之间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交叉,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又都有其独特性,学科进一步细化,关注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力图形成一套有用的研究方法,发展出一系列较为完整的理论去解释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侧面去揭示他们社会形态中的活动规律。这些理论反过来又成为指导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制定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导原则,彰显出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现阶段应该花大力气学习借鉴西方学者多年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方法。不仅在我们的研究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尤其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教育中,要认真分析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西方学者在各学科总结归纳的理论,虽然包含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观点,这些理论当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或启迪意义,但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说,一方面,从来就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永恒的理论,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包括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必须在仔细咀嚼、充分消化的过程中,学会将这些理论放在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体系中考察验证,根据我们的实践结合我们的理论,融合提炼,以我为主,开拓创新,用中国人的智慧从中国的角度和实际出发对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付出扎实而艰辛的劳动。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寄希望于“速成”,而需要博览群书,孜孜以求,“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诱惑随处可见的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坚守自己的学术气节,树立良好的学风,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力求突破,力求创新,拿出高水平的成果,贡献给社会。如果这样,“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也就实现了它的出版价值。
(作者:纪宝成;来源:光明日报;2007-07-14 07:56)
- Details
- Hits: 6694
———“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系列作者群体采访
本报记者 王麦玲/文
这真是很难聚集到一起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是留学海外多年,如今正在北美或海外其他大学独当一面的专家、学者。各人有各人的研究领域,各人有各人的事业,能在同一时间回到祖国,实属不易。如今,他们却真实地坐在北京,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共同畅谈着祖国的未来,畅谈着要用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悟,为发展与繁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尽一点力。
正如书的总编辑、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长鲁曙明所言:“本书作者绝大多数在国内读完了大学,甚至就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然后去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后又一直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这些人经常回国讲学,感到需要把西方人文科学最前沿的东西介绍给国内读者。于是我们开始考虑编写一套这样的系列图书,用我们的视角来告知国内读者西方人文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确如此,鲁曙明自己在美国已经十多年了,自1997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以来,一直在美国从事跨文化的沟通学研究。在文化沟通学方面颇有建树。2005年至2006年还担任了美国世界华人传播学学会会长。他是本套丛书的始作俑者。
据悉,去年8月底,他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陈甬军教授提到了这一设想,人民大学迅速做出了反应,纪宝成校长亲自指示要做好这套从书的组织、编撰、出版工作,以海外中国学者独特的视角介绍西方的人文科学。正如纪校长在首批图书的发布会上所言,这么多海外华人学者的合作是一种创新。以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的视角介绍西方,是一种突破。对繁荣国内的人文科学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的人文科学如何走向世界。
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鲁曙明们迅速行动,开始在全美和其他地区的华人学者中物色作者。这是一个艰巨而浩大的工程。19本书涉及到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应用语言学和图书馆信息学等等。每一个领域都要寻找到这一学科的专家,而且要能够用中文写作。
意见反馈回来,学者们觉得一个作者写一个学科、一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西方人文科学发展非常细化,一个人可能专注于某个学科的某个领域,对本学科的其他方面则不太了解。于是,他们采用了主编制的形式,由主编确定该学科着重要介绍的领域、分支。选海外该领域公认的专家,最好是华裔学者,文字要用中文发表来,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这样一项艰巨的工作在海外华人学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多少年了,从祖国走出,如今有机会回报祖国,许多人觉得责无旁贷。他们觉得要给祖国介绍西方,就必须介绍西方最前沿的东西,给国内的学生、学者最有价值的引导。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丛书《社会学》卷主编李捷理博士说,我们在编写的时候,要求每个作者都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最新发展趋势,自己的体会、想法总结出来,同时注意国内目前的关注点,以及国内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出了哪些著作,这样有一个比较。我们所引用的文献代表了学科中主要的作品,读者根据这个文献也能有条理地阅读国外最前沿的著作。
将最新的东西介绍给国内读者,是丛书的组织者和编撰者共同的心愿。为了完成这个心愿,这些忙碌的海外华人学者捡起了很长时间不用的母语写作。尽管自己作为《传播学》的一个作者,只写了《传播学》一个章节中的一部分,加拿大西蒙弗雷泽传播学院的赵月枝却反反复复地琢磨了好几个月,她先用英文写好,由别人翻译成中文,她再一遍又一遍地改写、校对。而澳门大学传播系的吴玫,为了2万字的“媒介与文化”,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她说自己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中文、英文引语都尽量找到,以便使自己的工作具有准确性。
学者们怀着赤诚的心,认真、严谨地编撰着一本系统、全面的关于西方人文社科前沿的著作,他们是一个引路者。因为他们,大陆的读者将方便地了解到西方人文社科的前沿,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07-7-13)
- Details
- Hits: 7105
作者:麻晓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7-4
6月末的北京已是暑热难耐。当15位从国外专程回国参加“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首发式的作者在友谊宾馆拿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送来的样书时,都感觉十分兴奋。丛书总主编鲁曙明教授表示,希望这套丛书不仅能帮助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详细了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现状,而且更希望能增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7月2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出版物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在北京召开了新书发布会。丛书的15位作者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此次盛会。
适合中国人的西方人文读物
“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丛书计划出版19本,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首批7本图书,分别为图书馆信息学、应用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学。丛书从专家的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评析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热点问题,这对于全面了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来龙去脉,繁荣发展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丛书总主编鲁曙明教授在首发仪式上介绍说,从2002年起,他每年代表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协会(ACPSS)联系组织夏季中国讲学团,应邀到国内各省市高校讲学,报告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发展状况及热点问题,深受师生们的欢迎。由于讲学内容新颖,题材入时,不少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者希望他能将部分内容编辑成册供国内参考。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下,这套丛书在2006年很快进入了启动出版过程。
本套丛书的编著者,如鲁曙明、余纪元、华世平等,均为海外知名学者,绝大部分原来在中国学习或者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然后去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攻读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后又一直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从事所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他们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多年,又长期在海外任教,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既谙熟该学科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如何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叙述方式来介绍和评析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知识。因此,这套丛书的特色就在于,它既深入,不亚于那些翻译的西人著作,同时又浅出,特别适合中国人的学习思维和阅读习惯。
鲁曙明表示,这套丛书力求反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发展的全貌,以具体学科为主线,追踪和总结该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对前沿热点作出比较深入的评析。每本书的各个章节概括该学科一个具体研究方向或分支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代表性学者及著作等,尤其侧重介绍近年来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争论焦点,以突出最前沿的内容。各章作者既对不同理论架构和研究取向等方面作必要的概述,同时又适当地加入作者本人的见解,以帮助读者多方位认识西方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范围和分析层面。
鲁曙明介绍说,虽然中文是他们的母语,但由于在海外多年来一直用英文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因此,用中文编写这套丛书确实对这些作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此外,非英文发表的作品在美国许多大学的学术成果评估中几乎不占什么比重。但是,各位编著者充分理解这套丛书的重大意义,为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从繁忙的教学科研中挤出宝贵时间,力争高质量完成丛书的编写工作。
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哲学学院院长冯俊教授指出,由于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因此,我国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国际眼光,积极吸纳和学习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取得的能够为我所用的成就和精华,以利于从更广的视野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冯俊表示,阅读这套丛书时,在现阶段应该首先要花大力气学习借鉴西方学者多年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方法。无论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方法,不仅在研究过程当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尤其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中,要认真分析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另一方面,在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包括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必须在仔细咀嚼、充分消化的过程中,学会将这些理论放在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体系中考察验证,根据实践结合理论,融合提炼,用中国人的智慧从中国的角度对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作出贡献。
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寄希望所谓的“速成”、“文化快餐”,而需要博览群书,孜孜以求,“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诱惑随处可见的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要坚守自己的学术气节,树立良好的学风,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力求突破,力求创新,拿出高水平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专程赶到发布会现场与各位海外学者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相信这套丛书对繁荣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促使国内学者进一步思考,如何让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在进一步了解国外情况的同时,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适价值的成果推广出去,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ACPSS 28
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Tacoma, Washington, USA, October 20-22, 2023